一、離職原因分析 - 個人與公司
個人:人總是要「為自己著想」
說實在,當你不在創業就是個打工仔,多少要「為自己著想」,認真思考每段旅程的意義,推力與拉力是什麼,每個人的每段時期所在乎的事情不一樣,尤其在年紀漸長,有些人的重心不再是以前的雄心壯志,而是健康與家庭關係。
當然有些人不怎麼認真工作而是各種斜槓,或是覺得要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在做,這兩類的價值觀雖各有所不同,但世界很小,你每個合作過的對象,都會默默記得「人設」,即使是新進人員、還是跨團隊組織,這在未來的旅途多少有些影響。
作為 PM 呢,最與眾不同的是技能點太過於分散在各個產業,每個人想要的路徑也不一樣,因此提供大家幾個思考面向:
- 技能與產業:通用最重要的能力往往在於深耕一個產業的「產業知識 Domain Know-how」、「溝通能力」,或許有人說想往跨領域根本不重要,但這其實會大大影響自己在一個產業耕耘已久的 Credit、薪資條件,在轉職的過程中更要思考是平行轉移,還是擦邊球轉移。
- 職能發展:有些人想要深耕開發團隊或是前端市場,也有些人看中是 Individual Contributer 或是 Team Lead 取向,無論是哪一種都會是「要試過」才會知道自己是否適合,隨著年資的增長,是要深耕還是橫向發展,端看自己的興趣。
- 生活抉擇:完成自己的生活理想可能是買房、環遊世界等等,對於選擇企業時「金錢薪資」更是不得不考量的因素,其中有個小陷阱是,不是給的錢越多就越適合往該處去,會落入短視近利造成無法讓自己再度成長下一層次的陷阱。
- 組織發展:你的老闆是誰以及他願意帶團隊一起成長嗎、以及公司是否願意擺放資源在團隊上,這些也會影響作為 PM 在長期成長曲線如何生存。更何況作為 PM 尤其是產品經理,不愛自己的產品,或是即使愛自己的產品公司也不怎麼重視,那也太痛苦。
至於對於 B2B PM 來講可以重視什麼呢?無論是專案經理還是產品經理,不外乎三點,以後再來跟大家詳談
- 你處過過的案子與市場規模大小:關乎我們的眼界與處理的複雜度。
- 你夠接近市場/客戶嗎:如果無法接近,不過就只是閉門造車,能越靠近利潤中心,通常作為利益極大化的公司就相對越重視,更何況也越能知道創造未來的科技業發展方向在哪裡。
- 你通常都用什麼思維來處理複雜的難題:心態思維與方法論,也就是自己在做人處事的原則,會影響我們面對職場上的難關,該怎麼解題,這是讓自己為企業創造不可或缺價值的重要所在。
認識自己,思考自己要什麼,每年都要重新的覆盤自己的能力與生活所趨
公司:作為個人可以看出公司怎麼看待人才
團隊在資源失去時,怎麼適時的填補,或是在平常時刻就坐後主攻與副手的互相搭配。作為個人貢獻者或是團隊領導者的隊友互相合作,有時就是失去才懂的珍惜,畢竟往往在真的提出離職時,基本上很難有挽回的空間,一但難以挽回作為隊友的我們,基本上也就只剩下 2–4 週的交接期,留下的是錯愕的彼此,以及餘留的祝福話語。
- 用人留才:通常一個人會走不見得是公司不好,而是人才想要換個環境或是產業再度挑戰自我,也有看過不少企業將人才擺在錯放在某個位置,可能這個人不想當 Team Lead,也有可能薪資受委屈,或是這個人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卻拱手讓人,這些直接與間接的因素都是我們平常未必會看見的,上位者每天忙著賺錢與解題過程,是否有好好跟團隊「棋子」溝通,可就是一門學問。
- 知識庫:從來一個人的離開都不該造成組織嚴重傷害,更不該以此藉口作為強留他人的藉口。人所在的時空背景,時時刻刻建立該有的溝通文件、處事流程,都可以傳承給不同夥伴持續運作,「交接」重要性油然而生。
- 感謝與再見:這時候公司如何處理一個人的離開?是草率帶過、惡意批評、裝作沒發生、不找人交接,或是細數戰功與感謝、妥善跟不同團隊宣達、建立未來後路等等,都可看出主管或公司怎麼看待,有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中間的辛苦,而是你最後離開的身影是否讓你覺得灰心與開心。
說了這麼多,或許跟 PM 沒有直接關係,但 PM 要跟不同單位的戰力們協作與溝通,當有人離開與進來時,不免有些百感交集。
二、如何做好完整的離職 - 交接與被交接
交接者視角:交接不單單只是為了公司,最重要的是為了自己,都是成長的養分。
- 製作文件:有些公司根本不想交接,甚至草率以待,當然也有可能是沒有時間交接完畢,這時候能做的是將過去已完成、未完成事項整理成文件,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的 Lesson-learned。此文件要包含的內容很簡單 ,讓我們掌握幾個原則— 5W2H、Golden Circle、Document Location、Stakeholder。
- 開會布達:文件很難解釋清楚,招開會議讓接手的人當面來回問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環節,雖然不保證馬上接手,但至少能縮短未來對方接手時間。
被交接者視角:無論交接者有沒有心交接,但你是未來承擔這任務的人那刻起,就要負起責任,追查到底
- 錄音錄影:當交接者做的文件在完善、開會講得再清楚,人腦的記憶有限,更何況是平時任務在身,又要同時吸收交接者的事項非常不容易。這時候,就徵求對方同意的錄音錄影,必要時回放,也可以讓未來變動的「再交接者」可以清楚知道輪廓。
- 案例解析:我們很難一時半刻了解全貌,這時候可以做兩件事情,抽象化的將交接者訴說的事項用類比吸收、具體化的用實際問題跟著解題。尤其是趁這人還在職的情況,去問有合作過的人交叉比對事情的脈絡。
三、那些檯面下可以知道的重要小事 - OK事項、NG事項
PM 此職能最有趣的是,因為我們在日常接觸非常多的合作單位,一定會有跟不少人交集,一個人的離職必定會帶來些許程度的影響
OK 事項:你可以做的事情,要拿捏彼此的交情與尺度。有時不是不能做,而是交情不夠,不願彼此透露。
- 吃飯聊聊:作為同事一場,與你覺得不錯的同事無論吃飯或喝酒,都是個不錯的決定,必要時一對一的相同,總會得到些點子。例如請教對方離開的拉力與推力、這些日子的得到與失去。切記,每個人離開必定有其理由,有時候留點活路別問的太細節對你我都是好事。
- 保持關係:離開同艘船說再見後,未來很長世界很小,不知道會在何處遇到,可能是你未來主管、未來被 Reference check 對象、合作廠商等等,不過到這時候再挽回雖然有點來不及,但有時候最後的印象往往最深刻。此時我們能做的的就是「好好祝福」,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涯考量。
NG 事項:人與人存在的微妙關係,
- 大肆宣傳:當對方透露給你情報,如果你不識相的到處宣傳,可能透露給不必要的人士,或許對方有他的考量會一步步告知,而這大嘴巴行為可是會給自己的信譽蒙上一點陰影。曾經有看過還沒談好真的要離職,卻被大肆宣傳某某人要離職,豈不是讓人無台階可下,當然如果是被迫離職的手段也不無可能。
- 進行批鬥:儘管是你再討厭的同事,當他即將離職或已離職後,你以為沒事的開始對他的過去說三道四,背後捅刀的行為總是會被人揭露,話語是會長腳到處行走的。
- 問過多細節:「去的公司名稱是什麼、薪水漲很多嗎、你對這邊有什麼不滿」等等問題不是不能問,有時候是彼此的交情、你詢問的語氣和當下氣氛都有關係。當別人給你軟釘子時,再去多方打探可就不符合道義了。
「上班好同事、下班不認識」是對也是錯,取決於你們的共同價值觀、競爭或合作關係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多拍拍手👏,讓我們多多互動。
1. 👏[1個拍手] — 如果你單純路過
2. 👏👏[2-N個拍手] —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
3. 👏👏👏[50個拍手] — 如果你希望看到類似的內容有任何互動或想法,歡迎寄信聯絡我:ctianchen886@gmail.com